您的位置:首页 >详细内容

教育观念大讨论

交流 | 向新向质向未来 构建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高地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6:22 浏览次数: 【字体: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  戴鸥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在新时代、新思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下,在即将迎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之际,对师资队伍的评估和建设要紧紧扭住守正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构筑中医药人才高地为着力点,驱动中医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

时代要求——

以“新”为方向,打造科教融合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队伍。这是新时代的师资建设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集中部署和系统谋划,这是非常创新的、关键的战略布局。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育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但面对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高等教育要更加重视科学研究,把科学研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真正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对教师教学科研、教学学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与科研对教师而言,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科研即教学,教学即科研。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促使教师始终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将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及时融入到教案、教材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和前沿性,从而带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医药高等教育守正创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承先贤理法”,厚植中医药思想的理论基础、撒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相结合、相促进。通过评价改革将教师的科研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打造一支科教高度融合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队伍。

理念更新——

以“质”为标准,打造量质并重的中医药高质量师资队伍。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破立并举,将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作为考察重点。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重点考察是否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强化高水平教师投入评价,注重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注重凭实绩、能力和贡献评价教师,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突出教书育人实绩。以次此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深化“破五唯、立多维”的教师评价改革,把教师投入教育教学的成效导向更加突出“质量改进”的要求上来。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师资引、育、留、用机制,聚焦优秀人才,落实“1313人才引育计划”接续支持人才成长,从团队建设、科研条件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造广阔平台。持续探索年薪制、学术荣誉、名师团队等多元聘任机制,面向全球精准引聚高层次人才,探索出了具有成中医特色的“人才动车”建设路径。

目标明确——

以“强”为目标,打造引领未来发展的中医药人才高地

强教必先强师。审核评估既评当下也评未来,塑造教师队伍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学校坚持以打造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高地为目标,研究制定招才引智的创新人才政策,推动创新要素向优秀人才、领军团队、重点学科聚集。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和双一流建设新阶段,不断优化布局,栽好聚才育才的“梧桐树”、拆除阻碍创新的“篱笆墙”、打通促进创新的“动车道”,推动和实现人才由“单打独斗”变为“攥指成拳”。形成教学新秀、教学菁英、教学名师的职业发展路径,组建教研室团队和课程团队,给予建设经费、课程制作、教材编写、教改项目等支持。完善高水平师资“传帮带”机制,加大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奖励。聚焦教学质量提升关键点,将名师培育与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高水平教学建设项目相结合,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壮大高层次师资人才群体、领跑新赛道、创造新优势,让人才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双一流建设、新质生产力生成的“最大增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人才队伍是加快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守正创新的基础工程。唯有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爱才,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向新向质向未来,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高质量书写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答卷,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力。


终审:宣传部新闻管理员
【打印正文】